跟他交了朋友。这些人也就是跟杨玄感喝喝酒、写写诗的交情,叛乱的时候,连杨玄感都没想起他们,也没让他们参加。现在倒好,隋炀帝把他们一一追查出来,处死的处死,戍边的戍边,这些人才真是比窦娥还冤。
隋炀帝这样做对不对呢?一言以蔽之,大错特错。要知道,杨玄感造反这件事,是关陇贵族集团内部的一次重大分裂,涉案人员比较多,影响力也比较大,本来就非常敏感。说到底,隋炀帝还是靠着统治集团对他的拥护才打败了杨玄感,所以,他的所作所为,都应该是以进一步团结这些人为目的。
隋炀帝如果明智,就应该尽量装糊涂,缩小打击面,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这才能够彰显皇帝的胸怀,逐渐安定人心,弥合统治集团内部的裂痕。
但是,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恰恰相反。他该糊涂的地方不糊涂,该怀柔的地方不怀柔,无论主犯从犯,一律严惩不贷,看起来好像是威风八面,颇有震慑作用,其实,这是把好多本来可以团结的人都推到敌对方去了。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本来,杨玄感叛乱已经把统治集团撕开了一个口子,现在隋炀帝不仅不努力把这个口子缝起来,反而还把这口子继续往大里撕,这不是大错特错吗?
再看对老百姓。杨玄感之所以能在起兵之初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受不了隋炀帝的兵役、劳役,所以才追随杨玄感造反的。隋炀帝如果明智,就应该吸取教训,尽量安抚百姓才是。
怎样才能安抚百姓?一方面,当然要减轻对老百姓的压迫,这是普遍性的做法;另一方面,还要尽量对参与这次叛乱的老百姓从轻发落,充分释放诚意,才能缓解矛盾。
然而,到这个时候,“怀柔”这个词早就不在隋炀帝的词典之内了。他采取的措施根本不是缓解矛盾,而是进一步激化矛盾。杨玄感叛乱之后,隋炀帝让裴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