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请缨,要求上战场。为什么杨玄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很简单,他想带兵。要造反,手里没有兵怎么行。
那么,他这个目的达到没有?非常遗憾,并没有。段文振倒是把他的请求如实汇报给隋炀帝了,隋炀帝一听,也很感动,还跟旁边的大臣们说了一句:“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故不虚也。”都说将门有将,相门有相,现在一看真是那么回事。杨素是大将军,如今杨玄感明明是个文官也主动请缨,可见家族遗传就是强大呀。隋炀帝狠狠地夸了杨玄感一顿。
问题是,夸了之后,隋炀帝只是赏给他丝绸千段,然后就没下文了,杨玄感还是礼部尚书,标准文官,跟战争无缘。就这样,杨玄感的第一次希望落空了。可以想象,这一定让他很是郁闷。
可是很快,机会又来了。大业九年(613)四月,隋炀帝再次东征高句丽,人心惶惶,国家动荡的局面再次出现。这也罢了,更重要的是,就在东征之前,隋炀帝想起了杨玄感上次那番慷慨激昂的表白,决定让他也参与到战争中来。这一次,隋炀帝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到黎阳(今河南浚县)督运军粮!
三、黎阳起兵
杨玄感一听这个决定,真是大喜过望,这简直比让他领兵出征还好。为什么?
首先,粮食是军队的命脉,隋炀帝让他督运军粮,就等于把自己的脖子交到了他的手里。
其次,隋炀帝的远征军固然需要粮食,杨玄感起兵造反也需要粮食呀。有了这个美差,他造反的后勤保障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不光是督运军粮这个差事好,黎阳这个地方也好,它远在后方,跟隋炀帝隔山隔水,自成一体,隋炀帝无从监视,不管搞什么活动都很方便,远比带一支军队在隋炀帝眼皮子底下活动自由多了。
所以,这个任命一下来,杨玄感心里直念佛,自己暗中准备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等到这个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