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的情况要好一点。算是各种坏消息中,难得的好消息了。
“病人于术后三年,因手术并发症而死亡。”
于永成听到这消息后,深吸了口气:“比上次存活的时间久,至少说明,我们在朝着最正确的目标逼近了。”
他对众人道:“继续进行模拟,大家这几天辛苦一下,我们占用着最好的设备资源,带着赵院士和团队所有人的期待。得尽快找出最合适保留肠段。”
众人纷纷点头。
他们课题组,占用着最好的资源,做着最核心的工作,将来成功后,也会获得最多的功劳。
类似的情况,也在其他课题组发生着。
赵培儒不时的穿插进各个小组,给众人提点。
“小于,病人肥胖腹壁厚,腹腔深,应尽可能选用长臂器械,效果会更好。”
“小刘,游离大弯侧血管时,应该尽可能的靠近胃壁分束离断,处理胃底时,注意保护脾脏。”
“切胃时,你试试胃管贴近胃小弯,由胃管做引导切闭胃壁,用直线缝合器连续缝合,这样更容易保留幽门窦的功能。”
赵培儒的一点点提点下,众人越来越上道,方向被不断修正。
终于……
所有课题组的难题,被一个个攻克下来。
最难的于永成小组,也终于在不断试错下,尝试出保留2厘米的功能肠袢和远端回肠,能同时兼顾良好的减肥作用,并且能有效防止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理论部分,终于全部结束。
当结束的那一刻,众人都还有些恍惚。
仿佛感觉有些不太真切似地。
“这么难的综合型技术,真让咱给拿下来了?”众人都感觉有些不真实。
这是因为,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太多的来自于赵培儒的提点,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做完了,才理解赵培儒之所以让他们这么做的原因。
这种“灌输法”的优点就是推进速度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