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虑,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经得住推敲和考量。
不论杨海诚院士怎样推算,怎样琢磨,这套解决办法,就如同“标准答案”一样,挑不出任何破绽来。
赵培儒就在旁边,耐心的等待着杨海诚院士。
这个项目,非同一般。
估计杨海诚院士,也不敢轻易做决定重启,必须要充分推算这一套解决办法,确保其行之有效才行。
重新启用被冷藏的项目,那是需要慎重再三的,杨海诚院士必须对此负责,他不能随随便便就重新申请启用项目。要是到时这套方法被最终证明行不通,那可就麻烦了。
国外盯着这里的某些媒体,看到冷藏、重启、又重新被迫冷藏,还不知道会怎么讽刺贬低呢。
“赵院长,我能请你,进里面坐坐吗?”
赵培儒笑道:“行啊。”
两人进到里面,赵培儒发现,即便是在这老宅里,桌子上,柜子里,依然堆放着无数的纸质资料。
显然,杨海诚院士说是回来修养心态,可还是放不下他心中的这些东西。
杨海诚院士点开电脑,又拿出更多的纸和笔。
他郑重的道:“这个项目,我必须要充分证明,你提的这些解决方向成功率足够高,我才敢去申请项目重启。”
赵培儒点头:“好。”
他太理解这杨海诚院士了。
在对方心里,这么重大的项目一旦重启,就意味着必须成功,不能失败。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现在就先充分论证一下这些方法,有了十足的把握,再去重启项目,省的让更多的人跟着空欢喜一场。
两人就在这屋子里,又继续沟通了三个小时。
杨海诚院士的老伴儿,期间进来了两次,一次是给两人端来了两碗家常面。
另外一次,是把杨海诚院士的那碗没动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