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知识分子们再回去的了。
当这些建邺学生们递交了申请后,两天后当地户籍就已经按照他们的申请资料填写了籍贯,给他们发了身份证。
银白色金属片上,中间玻璃内嵌入了照片,凭借着身份证可以每月领取粮食,物资福利。——这样的结果让这些曾经想着和导师们仗剑走天涯的学子们感觉到了无比怨意!
这世道人情,本来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一直都在犯错的导师,也再也没有忠实的弟子了。
随着这些建邺导师们在北方一个个的开始作为鸵鸟,对问题不理不睬。
从南方来的那些青年从流们愤怒了。
170年3月8号,自发的去堵火车站,试图要扒车回南方。
统伐区在当地组织本地人为主的治安部门到场维持了秩序,毫不客气地将这些损害交通的人进行了逮捕,然后将其头目抓掉。
经过审判,这些组织者们被强制迁徙到更加北方的贝泇迩湖站点去驻边,这些建邺的青年们针对统伐区的抱怨被刹住了。
取得法统的统伐区再也不是过去那个“软绵绵”的样子了。
这二十年来,建邺在与统伐区情绪对抗时,总喜欢用侥幸心态找“统伐军也不愿意打”“不敢对他们下狠手”的理由。现在这种侥幸正在被一点一点粉碎。
如此判决对江南的那些叛逆学子们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在苦寒地带呆上十年!这是要磨碎他们书生意气。
统伐的北方干部在办公桌前端着茶缸分配物资时候,一不留神说了这样实情:北方原来五色联盟的基层扛包工人(本土居民),也都比这些臭老九看得更可靠。
一直以来,这些建邺的高层知识分子,认为“他们投靠谁,谁就能赢”,哦,“他们不投靠谁,谁就无法赢得彻底”。将自己看成了左右风云的筹码!
渐渐地忘记了,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