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满意,反复考虑后,向虞翻问计。
虞翻听完,微微一笑。“我赞成公瑾的意见。”
周忠心中不快。“这不是解决问题,只是敷衍而已。”
虞翻摇摇头。“庐江度田本就是试行。这个试,不仅是看度田可不可行,也看阎象有没有太守之能。如果他只是会告状,却解决不了问题,他这庐江太守也做不长。”
周忠觉得有理,勉强接受了周瑜的建议。
到达舒城之后,周忠回到了阔别数年的老家。
周瑜的父亲周异带着家人在门口中迎接。
在周忠拒绝袁绍的时候,周氏大宅被颜良占为己有。如今颜良已死,周氏大宅又回到了周氏的手中,修缮一新,比之前更漂亮了。
周氏族人都很兴奋,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骄傲,以及对周忠的崇拜。
周忠拒绝袁绍,逃离舒城时,他们都有些怨恨,觉得周忠不仅放弃了周氏列代先人辛苦经营的人脉,与袁氏为敌,无异于自取灭亡。如果袁绍撤退,周忠载誉归来,他们才意识周忠的明智。
如果当初答应了袁绍,现在只怕也被槛车征送长安了。
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里,周忠没什么兴奋,反倒有一丝不安。
天下虽然太平了,但纷争并未结束。袁绍还不死心,借着度田兴风作浪,鼓动山东大族反对度田,原本正常的争论随时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作为士大夫的一员,自己该何去何从?
夫子说:君了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既然以君子自居,自然应该守义忘利,但这显然是做不到的。
拿出所有的粮食赈济百姓,没问题。
让他放弃所有的田宅,与普通百姓一样占田,他做不到。
那是一族老小生存的根本。
“公奇,你什么时候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