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换取他们放弃对土地的执念。与此同时,他又执行了另一个办法:同意无地的百姓迁入关中,以减少对土地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大族不肯轻易迁徙,普通百姓却非常愿意迁入关中,哪怕成为军户,需要当兵。
成为军户,为朝廷而战,总比成为大族部曲更强。
在杨修的软硬兼施之下,杨阜等人选择了和朝廷合作,和杨修合作。
达成协议后,第一项举措就是拥有土地的大族按土地的多少缴纳赋税,为秋防提供粮食,而不是向本来就没什么余粮的百姓征粮。
粮食是大族提供的,但作战的主力却不是大族的部曲,而是普通百姓组成的郡兵。
杨修否决了杨阜等人集结各族部曲为军的建议,坚持按朝廷既有制度,从普通百姓中征兵。他亲自负责,郡丞王唯等人积极配合,利用太守巡视的机会,就将征兵的消息发到各地。
冬天正是凉州人最难熬的时候,听说官府不仅供饭,立了功还有赏赐,百姓们很踊跃,征兵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应征的人数远超预期。
杨修从中精挑了三千人,日常训练交给姜叙等人,自己负责起了教化。
这是他的经验,早在华阴之战时就得到了验证。
除了安排王唯等人教将士读书识字,他自己也坚持每天巡视诸营,与普通将士交谈,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对将来的希望,并宣传朝廷的凉州政策。
平定宋建之后,参战的郡兵陆续返回,带来了不少消息。大部分百姓也听说天子巡视凉州,但他们之前并不觉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所以也不太关心。此刻见天子近臣,四世三公之后的杨太守如此平易近人,他们才切身感受到了朝廷的存在。
姜叙等人也很快意识到杨修并不是一个不谙军事的书生,杨修不仅对兵法不陌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