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赵温、司空张喜并肩下了船。
河东尹荀彧迎了上去,拱手施礼,满面笑容。“赵公,张公,一路辛苦了。一去经年,不闻德音,真是令人想念。”
张喜撇了撇嘴。“文若,巧言佞色鲜矣仁。你是真想念我们吗?你恨不得我们永远不回河东才好。”
“岂敢,岂敢。”荀彧连忙请罪。
赵温摆摆手。“文若,别理他,这几天肉吃得太多了,说话都有些腻味。”他挽起荀彧的手臂,亲热的拍着荀彧的手。“不愧是王佐之才,这才一年功夫,就将河东治理得井井有条。这一路走来,不论是官吏还是庶民,提起你都是赞不绝口。再有十年,王道可现矣。”
荀彧很尴尬,连忙说道:“赵公言重了,小人之言,岂能当真。一年风调雨顺,温饱无忧,他们就心满意足,赞不绝口。若是今年收成不太好,影响了生计,他们又要破口大骂了。”
赵温抚着胡须,微微颌首。“文若持重,难得。不像某些人,恨不得见人就夸。”
张喜也不恼,哈哈大笑。
说了一阵,仆从准备好了马车,荀彧将赵温、张喜送上车,正准备回到自己的车上,张喜招了招手,示意荀彧上车。荀彧推辞,张喜伸手抓住他的袖子,一把拽上车。
“关门,出发。”张喜喝道。
马车起动,荀彧无奈,只好吩咐荀恽赶着车跟在后面。荀恽去了,张喜脸上的笑容散去,双手拢在袖中,一声叹息。
“凉州的事,如何看?”
“张公说的是哪一件事?”荀彧不紧不慢地说道。
张喜瞪着荀彧。“文若,你也把我当老糊涂,跟我猜谜语?”
荀彧苦笑。“张公言重了。实在是凉州有那么多事,我真不知道张公说的是哪一件啊。”
“贾诩招募二百生员。”
“这件事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