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让对方出方案,然后他跟程砚秋选好方案,剩下的事情就不要他们过问了。
最近唯一让他忙的就是学校的工作,因为临近寒假,学校有很多收尾工作,大大小小的会他也要去参加。
这些事情每年都差不多,劳身不劳心,就是占用时间而已。
他最近没有新作品在写,所以时间还是挺多的,倒也都能应付过来。
不过他虽然没有新作品在写,这个月却是他作品发表的高峰期,前段时间他寄出去的六篇稿子,都集中到了一月发表。
《花城》、《收获》、《钟山》等六家杂志像是说好了一样,都选择在一月发表了于东的文章。
之后他们才发现,原来不仅是他们一家收到于东的稿子。
作为于东的骨灰级书迷,方涛这段时间的感受就是:全世界都是于东。
上个月底,他先看了《深空》和《火星救援》的连载,这个月初,他每买一本杂志就发现有一篇于东的新作。
“嗯,人民文学也要到了于东的稿子,不错不错,这部短篇很好。”
“咦,花城也弄到了于东的稿子?喔,还是个中篇,这篇更好啊。”
“什么,《钟山》和《收获》也发了于东的新作品?”
“于东这是疯了么?”
很少发表中短篇小说的于东,在一个月里,连发了六篇。
难道说,今年于东将要开启疯狂发表作品的模式?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一个月发六篇,一年就是七十二篇……
光是想想,方涛都感觉非常激动。
后来《文艺报》还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探讨了于东为什么会在一个月里面集中发表六篇中短篇小说。
这篇文章里面提出了两个论点,第一点,于东可能是在去库存,也就是说把之前写的那些没发表的小说都拿出来发表了,第二点,可能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