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就不清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你们饭店算是赚到了,据我所知,于东之前还没有一首诗流传出来。”
其实是有的,就是于东之前写的那首《树》,在金陵的一些大学生中传的比较多,只是高红波不知道。
听到高红波这样说,林若奇当然高兴,也不枉他当时死乞白赖地跟于东求字。之前他还以为真有黄瓜园散人其人,还特意在什么古诗大全上找了找,愣是没有找到。
如今高红波的话也算为他解了惑,同时,以后再有人问起这诗来历,他也有的说了。
知道黄瓜园散人就是于东之后,林若奇一下子思路就打开了。
于东当时说,这首诗是黄瓜园散人二十多岁为妻子所作,现在看来,这就是于东为自己的妻子写的。这故事题材,就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林若奇甚至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高红波也觉得这个题材很好。
他来兰市公干,当地政府给他安排在了兰市饭店。因为在这住过几次,所以跟林若奇算是老熟人了。
刚才路过时,看到多了一幅字,就驻足看了看,通过落款知道这竟是于东夏天来写的,所以特意找来林若奇问了问。
这两年,于东已经成为国内文坛不能绕过的一个名字,地摊上,书店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书,通俗的,严肃的,文学的,他都没缺场。
在文学逐渐没落的今天,于东能打开这样的局面,实在太不容易了。
而他们《诗刊》呢,早已辉煌不再,小说还有于东、余桦、毕飞雨这些后起之秀,诗歌呢?靠谁,北岛,舒婷么?就算他们还能写很多年,读者呢,现在人们已经不爱读诗了。
还有些诗人,比如韩冬,天天琢磨着写小说,诗写的是越来越少了。
这几年,有人叫嚣,小说已死,但是小说没死。又有人叫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