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料会是刘玉溪。
这可叫人怎么下笔?
若是对这人肯定,那会不会触了越皇的逆鳞,但若一味的否定,也不合适,他当真是有许多功劳值得夸奖褒扬。
不少考生一脸菜色,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下笔。
胡忠华和吴朝平两人经过最开始的震惊过后,纷纷冷静下来开始答题。
这个题,老师曾经让他们做过!
眼下他们写出的论点和当初是一样的,不过文字和论证方法被反复打磨过无数遍,最后还添上了关于刘玉溪的那一次和谈和眼下即将到来的和谈的一些思索。
不知不觉中,殿试就结束了。
陛下决定亲自阅卷,这也让之前那些没有被牵连的阅卷官松了口气。
谁知道陛下是什么态度啊!
这卷子怎么阅?
那些称赞刘玉溪的人,是不是只能是三甲?
既然陛下要自己阅卷,那就最好,省的他们纠结摇摆。
两百份试卷,越皇一天半时间就看完了。
殿试后考生一共会分为三等。按照惯例,所有进了殿试的,基本都能称为进士,一甲榜进士称为进士及第,分状元,榜眼,探花,一共三位。二甲榜进士出身,约莫有一百五十人左右,三甲榜进士赐同进士出身,约莫四五十人。
那些一味否认或者吹捧刘玉溪,直接就被判定为三甲,也就是同进士出身。如此一来,竟然有七八十人就变为了同进士。
而对刘玉溪理性分析的,则根据分析的好坏,再放入二甲或者三甲中。
越皇只亲自取了前面三人,然后大致分类,剩下的排名就交给下面的阅卷官。
他的标杆在这里,阅卷管们也有了分寸。
三日后午时,殿试就要放榜了。若是按从前,陛下还要招前三去殿前应对问答一遍,再决定名次,今次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