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话就不能信了?反而更可信吧?”
“育才小学?好像有点印象。”
“我也是,好像申林是和育才小学有点关系。但想不起来了。”
“我记起来了,育才小学的什么歌唱比赛?”
有人也想起来了。
“《鲁冰花》!”
“对对,是儿歌《鲁冰花》,我就在现场,当时没认出来申林,后来想到这歌就是申林写的,才明白伴奏的就是他,好像还有梁博和亮子?”
“我也记起来了,育才小学比赛的歌曲就是申林写的《鲁冰花》,能给他们写歌,说明申林和他们有关系。”
“这歌好像现在已经确定入选六年级音乐教材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也是。”
“这么想想,申林给我们带了很多不可思议啊。所以他为孩子写这本书,完全有可能的。只是太忙,没写下去而已。”
“这书看似是给孩子看的,但我们看也是被震撼了。释道儒,好像都有涉及到啊。看似浅显,但其实很高深的。”
“我也是这么觉得,这本书,看似浅显,但细思极恐啊。虽然只是前面几章内容,还没有展开来写,但不管是文笔还是脑洞,都是前无古人的。”
“三章就已经是经典了,比什么黄金三章还要牛逼啊。”
“只是以申林现在的地位,会抽时间继续写书?”
“完了,这下是掉坑里了。”
“肯定是没戏,这本书,都没签约,说明申林真的就没登录过,甚至都不知道这事,要不编辑能不给他合约?我们都觉得好,编辑能看不出来?”
“哎!”
很多人抱着手机一声叹息。
(还有一章哦,我佩服这样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