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近半个时辰后,包拯终于看完了,他闭眼思索了会,将两本册子的线索一一对照,最后睁眼说道:“官家打算如何处理?现在襄阳王还没有振臂一呼,他暗中豢养的兵士究竟有多少,我们尚不清楚,若真要追究此事,必然得以雷厉风行之势,先擒住襄阳王,让他无法调动士卒。”
“可谁能做到?”赵祯叹气道:“我那堂弟,表面上看着温文儒雅,但实质上心思可重着呢,稍有风吹草动,便会打草惊蛇。”
“可否宣他入京?”包拯问道。
赵祯想了想,说道:“问题是,外放王爷本就不能随便入京,我若宣诏,他必定会有所怀疑,然后便起事了。”
包拯想了想,说道:“那等我召集中书门众臣,商议此事如何处理,毕竟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那就先这样吧。”
陆森最近两天挺开心的,老实说,襄阳王这人他早就不太爽了。
北宋的环境其实还算是不错的,虽然说农民过得苦了点,但此时至少还有一帮子文臣,愿意帮帮底层人民。
包拯想着护佑黎民百姓,以庞太师为首的改革派,也想着修改土地弊政,让土地兼并不那么严重。
总得来说,以现时的生产力而言,北宋前中期的人文环境还是算不错的。
后期实在是土地兼并太过于严重了,这才有了一小波一小波的农民起义。
现在北宋的情况还好,如果搞起事,真糜烂了几个省,特别还是以南往北打,届时几大粮区都成了战火区,农物欠收,势必会造成大饥荒。
难得的平和年代,估计就没有了。
况且真要让大宋乱起来,那也得是陆森他搞的,那是他计划的一环。
没错……他就是这么双标。
北宋真要乱,那也是我陆某人的关系,别人不能乱来。
也就是抱着这样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