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性;第二、我们的情报系统出了问题;第三、这是敌人的陷阱,故意诱使我们上当。
第一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敌人没有那么蠢,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看不到。
给我们提供情报的是各地保加利亚民众,大军行动是无法保密的,从我们收到的情报来看,现在还没有大股部队向普罗夫迪夫赶来。
那么这是一个陷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占领普罗夫迪夫,最多三天时间周边的敌军就会蜂拥而至,把我们困死在这里。”
迪米特尔解释道:“塞普洛斯,你说的没错。这里很可能是敌人的陷阱,但是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清楚,敌人在普罗夫迪夫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就算这是一个诱饵,我们也有机会捣毁这些物资。
虽然我不确定敌人在索非亚囤积了多少战略物资,但是看敌人对后勤运输的重视,大致可以判断索非亚地区的战略物资,不足以支撑他们前线大军使用到战争结束。
毁掉了这些物资我们就跑路,至于普罗夫迪夫这座城市,还是暂且留给奥斯曼人吧,等这次会战结束过后,我们再回来。”
迪米特尔的分析是有根据的,战争进行到现在,索非亚地区的敌军兵力已经下降到了八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蒙特斯还抽调出来了一万五千英军士兵负责后勤运输。
由于后勤占据了大量的兵力,这才造成了索非亚前线,联军被俄国人按在地上揍的局面。
因为兵力紧张,蒙特斯才向国内求援的。迪米特尔急着破局,主要还是敌人的援军马上就要来了,再不打真的就打不赢了。
这是联军仓促应战的后遗症,俄国人事先有准备,前线的部队损失惨重,马上就退下来进行补充。
补充兵都送到了瓦拉几亚公国,没有直接送到前线来,那是因为后勤负担不起,只能在多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