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死要活都得在一处了。
他说道:“若是等赵熹先降了马援,肯定会说太守的坏话,引马援大军来攻。请太守立即派使者去请降,只要早早归降,才能占据主动。那时候即便赵熹不死也没什么能为了,他若要战,太守与马援两面夹击,破之容易,他若要降,便与太守同时长安之臣,他也不好再找太守的麻烦。”
周生丰道:“我这就写信,明日一早便派使者,分头和江北和江南汉军联络!”
周生丰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当时直接投降不就得了,何必还闹这么一出?
第二天一早,周生丰便派使者出发,去同江北的武卫将军诸葛稚和江南的振武将军唐经联络,此时他只求速降,可马援与他之间隔着下雉,通行状况不稳定,只能先向要攻击他的两路人马示好,再从江北绕路去向马援请降。
周生丰召集手下官吏,宣布要弃暗投明,转投长安朝廷。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如今转投长安几乎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周生丰再不投诚,恐怕就有人琢磨着要他的命了。
城中原本紧张备战的气氛突然松了下来,如今大家都觉得柴桑安全了,不会再打仗了。
魏蒙一早就多带了人手出去,四处寻找赵熹的踪迹,又在昨日的战场附近寻找他的尸首。
周生丰正在太守府中,与几个官吏商量归降交接之事,忽听家人进来禀报,城外来了几个渔民,说是在大江中打捞上了一具尸体,渔民们觉得这是个大人物,特地来向太守禀报。
那家人将一方官印呈了上来,说道:“这便是渔民从尸体上解下来的东西。”
汉朝时,官员的印信都要随身携带,以绶带系在腰间,丢了官印可是失职之大罪。
因此渔民从尸体身上发现官印合情合理。
周生丰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镇南将军印。”正是赵熹的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