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其地北滨长淮,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陂。
大军出征,将士和战马驮畜消耗的粮草给养甚巨,粮草后勤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投送方式而言,舟船航运要比陆地车畜人力转运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够大大节省费用。南北走向的大军出动,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间的水道。
从中原入江南,可从浚仪经陈、项、寿春、合肥至濡须口,由蒗荡渠入颍水入淮,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顺濡须水入江。寿春就在这条水路的中心节点上。
当然从西部顺汉水也可南入大江,张允进兵南郡、江夏就是走的这条水路,在东部,也可由彭城经下邳、淮阴至广陵。由泗水顺流入淮,再经中渎水(古邗沟)至广陵入江。
经寿春的南北水路位于上述两者之间。寿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适中,可兼顾东西,沟通南北。哪一地有事,便可立即出兵,都离得不太远,又有丰富的水网,可以迅速将兵力投送到位。
这样一个地点,又有粮草,又有很强的军队投放能力,具备了成为区域中心重镇的所有条件。江淮之地,地域广大,不能处处分散设防,但只要屯重兵于寿春,便可对敌军入侵进行快速反应,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防守策略。
若有人敢于不占据寿春,挥兵深入淮南,寿春就可以出兵,轻骑抄其粮道,让入侵军队有去无回。
邓奉深知其中利害,他有心攻占寿春,平定淮南,可是寿春此时算是建武汉的腹地,他除非能长途奔袭,猝然得手,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为他从阳泉东下是顺水,速度快,一旦奔袭未能得手,想要回来时,就变成了逆水,走得慢,所谓去时容易回来难。
寿春是楚国旧都,楚国自春秋时开始经营,城池坚固,周围水网密布,步骑难行,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要想一下子奔袭得手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