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虽然中军大营火起,其余各营并没有来人支援,而是严阵以待,守护本营。
果然敌军大队趁夜进攻,有数营遭遇攻击,但是由于防守严密,敌军无功而返。
小皇帝在事后暗暗地松了口气,这一场夜战够险的,若是穆弘晚一点过来,皇帝侍卫挡不住敌军,他这个皇帝还真有可能交待在这儿。
由此他联想到昆阳大战,对新军大将王邑、王寻多了些理解和同情。王邑、王寻率四十万之众,面对刘秀三千敢死队的进攻,带了一万多人去迎战,本以为已方必胜,为了怕大军混乱,便下令各营严格约束部队,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兵。
没想到新军一万多人不是刘秀三千敢死队的对手,被打得大败。各营将领按照主将的命令,严守各自阵地,不敢主动去支援,结果刘秀军一鼓作气,冲垮了新军,斩杀了王寻,新军指挥中枢就此失灵。四十多万大军成了一窝苍蝇,在城内外夹击下崩溃。
刘钰此时的情景与昆阳之战有所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中军大营经受住了考验,保住了他这个主帅,否则这或许是一场昆阳新军式的大败。
刘钰之所以命各营自守,怕的是军中将领最害怕的事情:“营啸”,黑夜使士兵们的精神比白天更为脆弱,若是遭遇敌袭,各营纷纷向中军跑,混乱之中很可能因为一点小事便全军突然崩溃。
敌军的夜袭可能是小股部队的斩首行动,也可能是一场全面进攻,在黑夜里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各守本营是最好的应对。这在本场夜战中得到了验证,敌军果然留有后手。若不是各营早得到命令,都安稳地守住本营没有行动,有可能在刘嘉的后续攻击中吃大亏。
如此可见带兵之难,数万数十万人在一处,能守秩序就已经很难,更别提带兵打仗了。
这次夜袭之后,皇帝将自己的侍卫数提升至八百人,其中四百人是长矛手,四百人是短兵,即便再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