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子悦耸肩,她也不知道原来晏城和方霭涛是“勇猛”之辈。
“真的?太好了。”欢喜声透过窗子都传了过来。
“听说李兄新科有名,在翰林院也待了数月,不知后面可有什么安排?”
“自然是要听吏部……”
“哎呀,等吏部的消息不得等到猴年马月。”
“此等我也知晓,如前几科还有在翰林院编纂书册,我这般的新科正经的还是要熬上些许时日,即便有伯府名头,也不能恣意。”
“李兄大气,咱兄弟自愧不如,不过愚弟倒是有个好法子。”
“哦?”
“我父亲入京述职,辖内正有一官员要调入京都,只要我父亲跟吏部打声招呼,如李兄才学任职县丞绰绰有余,来年升职县令,三年内还能再升一级。”
“这个,不好吧……”
“哎呀,有什么不好,再说也是我家里沾了便宜,我朝有父子不得同为一地地方官之惯例,不然李兄早就回去自家那边为官了,又何必在京都正巧的碰上了我,再说我等父亲同朝为官,就是要互相帮衬,放心,包在兄弟身上。”
那边短暂停顿过后,叹气道:“那就有劳王贤弟。”
这边晏城翻了个白眼,低声道:“八成是那位李兄早有其意。”
董冒看了眼慕子悦:“不会吧……”
怎么说都是慕子悦家的亲戚,他不能说啥子。
晏城摇着扇子把董冒的小动作看在眼里,侧身凑到慕子悦身侧:“我说你这个‘李兄’,我可是头一眼看就知道他不是个老实的。”
慕子悦抿唇。
连晏城都听出来那边的“李兄”正是她那位姑姥姥家的孙子李国豪,她就更听出来了,不止如此,那位王贤弟还有偶尔附和几句的家伙,她也听了出来。
“哪里哪里,这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