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末都是如此,几乎没什么变化。
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呢?
17-18世纪,英国鼓励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并将每个人的详细信息登记造册,以字母排序。风帆战舰的年代,这些渔民,都是海军的后备兵源。而战争消耗从来都不是什么小数目,没有足够的兵源补充,是坚持不下去的。
“殿下,这是渔船么?”王师鲁问道。
“正是。”邵树德说道:“还没正式建造,只是按照我的设想弄了个样式出来。”
说到这里,他站起身,一边踱步,一边说道:“造船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做买卖,事实上捕鱼也是一大收获。”
“殿下,如果有选择,百姓们并不愿意出海捕鱼。”王师鲁说道:“一出海,生死难料,谁愿意呢?”
“此诚为可忧之处。”邵树德同意这个看法:“说到底,还是出海太危险。但天下太平之后,人多地少,届时又不一样了。”
“殿下所言极是。”王师鲁说道:“不过,中原没有地,不是还有其他地方么?”
邵树德诧异地看了一眼王师鲁。
这年头,还有这种有全局眼光的人?知道向外扩张,缓解人地矛盾?
“殿下,江南诸镇,地广人稀。”王师鲁解释了一句。
邵树德恍然大悟,还以为他说的是辽东呢。
不过也没错,古时候的版图很大,但其实并未实际控制。说地图开疆可能过了,但历朝历代在南方真有点像殖民帝国的风格了,从一个个散落的定居点开始,慢慢串成线,改造环境,主动或被动移民,同化土着。
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千多年,最终完全消化了广阔的南方,这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殖民扩张呢?只不过老祖宗比欧洲人文明,同化的土着都当做是汉人,慢慢融合掉了。
“开发江南,可不比出海捕鱼安全多少。”邵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