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唐浮生 > 第四章 糖与木材

第四章 糖与木材(3 / 5)

户几十亩、上百亩地,耕作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很现实的事情。

但怎么说呢,整体耕地足够,局部却还有不平衡的现象。比如曹州、宋州、魏州一带,人也太多了,人均耕地就少,能利用一些贫瘠的荒地也是好的。

除了荒地之外,农家院子前后、田埂道旁,都可以栽种海甜菜。以前这里可能种的是绿豆,现在改种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也有调节财富分配的意义。

有钱人家里不缺粮豆,普通农户即便在田埂上种满了绿豆,价值也不大,没法激起有钱人的消费欲望。但糖就不一样了,市场需求其实一直存在,只不过始终供给不足罢了。

北方的糖,以饴糖为主,是谷物淀粉制作的,其实就是麦芽糖的一种,邵树德前世小时候还吃过,味道还可以,但与真正的糖不一样。

至于蜂蜜,产量其实是有限的,价格也很高。

南方的蔗糖,受限于运输成本,价格仍然很高,供给偏少,一般的有钱人家也购买不到足够的量。

况且此时的蔗糖产量也很低,原因是甘蔗含糖量太低。邵树德记得,后世欧洲人大航海时代,到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时,发现了当地独有的甘蔗品种,含糖量高得惊人,远超他们原本种植的甘蔗,于是开始移栽,改良品种。可以说后世几乎所有的甘蔗品种,多多少少都有塔希提甘蔗的血统。

国朝南方种植的甘蔗是什么品种,邵树德不知道,但觉得含糖量应该很低——育种,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对农业的意义极其巨大。

所以,海甜菜是有意义的,但需要持续改良品种,提高其根茎部的含糖量。这事光靠官府不够,不如下放一部分种子到民间,扩大种植量,让老百姓帮着改良。时间长了,总会有效果的。

地中海沿海的欧洲农民也是一代代改良海甜菜的。邵树德敢肯定,最初的野生品种肯定没现在含糖量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