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晚唐浮生 > 第二章 驯化

第二章 驯化(4 / 5)

有一部分百姓开始种胡萝卜了,这玩意相对耐干旱、耐贫瘠,产量贼高,一亩地收个几千斤不在话下,且冬季还在生长,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最绝的是,种胡萝卜不太需要治虫,在没有农药的年代,这可真是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了。

与甜菜一样,胡萝卜也是非常优良的牲畜饲料。

这两种农作物,邵树德打算在中原慢慢普及,造福天下。

老百姓愿意喊他“邵圣”,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打胜仗,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邵圣真的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至少在吃饭这件事上,大伙都承邵圣的情。

民以食为天,能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吃饭问题,这贡献和声望,可不是什么其他东西能比的。

这就是邵树德一直在追求的“不会消失”的东西。

你发明蒸汽机,没有存在的土壤,它会如同隋代的水车一样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但三茬轮作制这种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会消失,因为人人都会用。

引进、培育的种子也不会消失,因为人人都爱种。

培育的优良种畜也很难消失,因为确实好,人人都爱养。

农学系统的学生也从邵树德口中得知了“基因”一词,他们现在也有些概念了。知道所谓的基因对应着性状,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基因的排列组合,尽可能培育出更好的牲畜和农作物品种。

王雍最近就在写书,打算把这些知识提炼出来,上升到理论。

经验技术与理论科学,中间有着本质的差距。

王雍的这种习惯就很好,他开了一個非常好的头,把经验提炼升华,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其他各行各业,如果也有这种干劲,那就完全是一副全新的局面了,都不需要你亲自下场发明什么,这种氛围或者说风气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比蒸汽机或炼铁炼钢宝贵一百倍不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