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早些年不得不一分钱掰开数瓣来花。
每一次实际试验测试的时候,都必须要得到几乎百分之百的数据肯定才会上试验台。
而现在研发的资金量几乎是大水漫灌一样,几乎每一步都可以在实验中寻求数据结果。
如果放在以前,回收火箭的样体不可能从两米,到三米,然后再到五米。
这中间顶多会安排两米发射一次,而直接跳过三米的火箭弹体,跃升到发射五米级别的回收火箭。
而中间被跳跃过的三米火箭,就需要完完全全在也算稿纸上得出确认的数据。
归根结底还是穷,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下只能用数据的方式模拟一遍。
而现在有钱之后,单单是两米的火箭就发射了很多次。
这要放在以前那可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虽然说两米的火箭制造成本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再小的蚊子那也是肉。
再小的浪费,那也是浪费。
而到了三米火箭的时候,发射数量虽然没有比两米火箭翻了一番,但明显也是增加了好多次。而到了五米发射,虽然连续发射三次都取得了成功,可是第四次第五次依旧选择了发射。
重复即是浪费,可是只有重复才能够确认发动机处于完全正常的模式。
现在要上更大的家伙,一上来就制造了两台。
虽然以前也有过先例,制造两枚火箭留作备份。
可是那时候更多的是需求结果,要一个必须成功的结果而已。
而现在,更多的是需要获得足够的数据。
即便这两次发射失败,以现在的预算资金来重新制造,还可以继续制造五枚火箭。
也就是说,七次发射机会有一次成功即可。
而且七次发射机会即便每一次都成功,也要把所有的资金全部花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