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的动静。
史皇帝这边则时刻关注,他之所以去江南,就是因为去江南可以顺汴水进入淮河流域,让后走运河直入长江,一路都是水路,如果北方有变,立即从水路返回,两三天他就能回到大梁。
而且他记得萧思温等人发动的政变历史上好像是在公元九六五年到九七五年之间,大概就是这几年,辽军的两次惨败,或许加速,或许推迟,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会加剧他们的内部矛盾。
史皇帝想给他们营造一种错觉,让他们更加大胆一些。
他和范质,赵匡胤,闾丘仲卿,李处耘等人仔细推敲过,如果萧思温等人要迎立永兴宫的耶律贤,那么他们必须有军队护送他北上,并且保证他在上京能够立足。
而幽州的军队是由南院枢密使高勋调配的,要是发生大变,高勋肯定和萧思温是一伙的,他们两一个统领南院军队,给予耶律贤军事上的保障,一个说服群臣贵胃,给予耶律贤政治上的保障。
最重要的是,一旦辽国内部发生内乱,耶律贤的永兴宫在南面,想要护送他北上安全继位,并且与辽国上京的三大禁军抗衡,保证新国主的安全,那么高勋肯定会从南京抽调大量兵力。
南京幽州距离上京近千里路程,一旦南院大军北上,幽州及其附近州县必然空虚,到时秦军来个全线出击,闪电进攻,他们根本来不及回防。
刘仁赡则提出另一条更加快速的办法,那就是大批水军走海路沿海进军,然后从海河入海口朔河北上,直达幽州城下。
这个提议史皇帝十分欣赏,这踏马不就是八国联军进攻大清的路线吗.......然后痛苦的否决了。
这个提议是可行,如果舰队从山东出发,绝对会很快,不过前线都已经到固安了,距离幽州不过连三天路程,再怎么也比水路快。
不过史皇帝也同意他计划中的一部分,那就是依旧派出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