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五代河山风月 > 238、北逐!

238、北逐!(4 / 7)

很不好听,但却找不到一个恰切的字来代替它。

如今的局面就是这样的局面,这是一场决战,辽国与刚建国不过八年的新生周国的决战。

这场如果输了,往后周国举国肯定很少再敢言北上了。

国家的命运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决定的,比如北宋,北宋建国初期也是对外扩张的,在赵匡胤手下接连攻灭蜀国、南汉、南平、武平、南唐、两次挫败契丹的禁军正是士气最高,战斗力最强,全国上下作战信心最足的时候。

可后来的事情是赵匡胤正准备北伐灭北汉时不明不白的死了,赵光义继位后在战略决战中败给契丹,这一败,几十年积累的锐气,士气,和对外扩张的勇气都统统没了,宋朝从战略进攻变为战略防御,一个国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而明朝也差不多,一场土木堡之前,完全改变了明朝的国策,如果说土木堡之边前的明朝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进攻,那土木堡之变后就完全变成战略防御,越来越像大宋了。

一场战略决战,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新生的国家必须面对。

如汉初之匈奴,唐初之突厥,而现在对于大周来说就是契丹,如果能彻底将辽国打垮,就如当初汉朝对匈奴,唐朝对突厥那样,那么往后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就是阳光大道。

如果不能,那就会像宋朝,明朝中后期那样,慢慢陷入蒙古高原、西域、青藏草原的c形包围中,也注定是个被锁死在农耕区的大国。

这种压力越是有远见越大,如果看不到这层,反而没那么紧张了。

不过也正由于看得很远,他一万分的不想输,一个国家想要走得长远,想要做大做强,建国初中期必须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决心和勇气,如汉朝对匈奴人的战争,奠定一个国家的精气神,否则之后肯定是宋朝那样的下场。

当天,众多将领召集到瓦桥关大营中后,史从云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