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时有人觉得皇帝是胆小,有人觉得皇帝是对南面的土地不在乎,无论哪种都没人敢反对。
道六月初五晚上,固安方向又有回报,南军再度北上,已经快到幽州了。
当晚,幽州城外大营中的巡逻兵发现了周军,最近的时候双方相距不到百步!对方还朝着他们射箭挑衅。
事情到这一步,周国显然是没有退兵的意思了。
初六,耶律璟在幽州召集众将商议,有人提出应该守着幽州等周军来打,但更多的人主张立即南下,夺回失地,好好教训教训狂妄的周军,如果事情顺利还能趁机南下中原。
最终,耶律下令,以耶律挞烈和萧思温为前锋,各率一万人南下,分别收回失地涿州、固安,随后合兵益津关,攻下益津关,打通往南的通道。
随后他亲自率三万大军南下,过益津关往南,收复被周军夺取的瓦桥关,瀛州、莫州等地,随后向东切断后方独流口,淤口关等地与周国的联系,那么他们也只能被迫投降。
这种打法是耶律挞烈提出来的。
他之所以会提出这种打法,是因为听了萧思温的汇报,参考了周军大帅史从云的打法。
耶律挞烈心里也觉得这周军的大帅用兵很高明,他从侧面拿下关键的独流口,益津关,随后绕后切断瀛州、莫州等地和幽州的联系,迫使他们投降,完全没有废一兵一卒就拿下那些地方。
这次他们要夺回那些地方,也可以尝试同样的办法,占据要地,剩下的地方切断他们与周国的联系,迫使投降。
至于让萧思温带兵,是因为他是最熟悉南面情况的。
........
六月初七一早,耶律挞烈没有丝毫停留,立即奉命率领大量骑兵直奔固安而去,兵贵神速,不让对面反应过来就是最好的战术。
顺着往南大道,穿过密林才出幽州十几里他们就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