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客气的,秦德威直接说:“会试结束了,下面朝廷就该准备殿试了,负责组织考试礼部的是不是要向皇上奏报读卷官、执事官人选?”
张老师就反问道:“那你有何想法?”
秦德威指着自己说:“报读卷官人选时,报上我!”
科举大三关里,会试后面就是殿试,决定最终名次,而殿试读卷官就是事实上的考官。
因为殿试在名义上的考官是天子,所以审阅试卷的大臣只能叫读卷官不能叫考官。
按照惯例,读卷官由内阁阁老,以及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詹事府的掌事堂上官来担任,一般人数十多个。
张老师看着秦德威,有点为难的说:“内阁大学士都会充当读卷官,但你到底算不算内阁大学士?”
秦德威叫道:“我这东阁大学士是假的不成?老师你尽管把我名字报上去,反正最后决定的人皇上!”
张老师一想也对,秦德威这么刺眼的名字,皇帝一定能注意到。报个名也没什么大不了,准不准就看皇帝的圣意了。
而后在报名的时候,礼部就将秦德威放进了读卷官名单里。嘉靖皇帝批了一个“准”字,没有对名单做任何删改。
当读卷官名单出来后,看到秦中堂的大名赫然在列,朝廷上下的想法就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卷官十多个,秦德威一个资历排名并不靠前、实际官职三品的人,能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以也不用大惊小怪的。
在别人眼里,很大程度上,秦德威八成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因为能参与读卷的官员,都是最核心的重臣。参与读卷对大臣而言,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秦德威这么虚荣的人当然不会错过。
会试过后,京城再次上演万年不变的几家欢乐几家愁局面,狂喜和失意的人互相交错,造就了一幕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