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环节。
说实在的, 能被选中当考官的底层教官,或许功名运道不好,但学问水平肯定都是不差的。
主座上的秦德威只是笑呵呵的听着别人谈经论典,基本不插嘴。
先前那位聊城县教谕唐尚忠忽而灵机一动, 讨好着对秦德威说:
“听说经常有主考官会写几篇范文,陈示给诸房考官,以为阅卷之参考。
如今秦学士以状元之尊取士于南畿,何不撰写几篇范文示下,也好让吾辈衡文时有所依据?”
卧槽!秦德威十分警惕的看向唐尚忠。
此人竟然想让自己现写八股文,莫非表面忠厚心怀诡诈,对自己有不测之意?
但旁边有两人却也出声赞同道,“唐兄所言有理,我等拭目以待秦学士的锦绣文章!”
秦德威和蔼的摆了摆手说:“文章哪有尺长寸短的一定之规?只按照范文来衡量好坏,岂不是削足适履之举?
况且诸位都是饱学宿儒,本官毕竟年轻,不敢妄为文章表率也!”
秦德威这几句话,说得众人十分惊奇。别人这样说或许不奇怪,但这位可是传说中的秦状元啊!
在传闻里,秦状元这个人吧,不说是骄横跋扈,也称得上是目无余子了。
上到公侯宰辅,下到才子名士,几乎都不被他放在眼里。
但就这么一个人,在他们这些功名扑街子、儒学小教官面前却如此谦虚,如此的礼让,完全没有丝毫倨傲。
九个同考官面面相觑,不约而同的想道,果然传言不可尽信,正所谓众口铄金啊。
秦德威感觉有点冷场,咳嗽了一声,又重新开口说:“但是,本官对于本次考试,也是有一点思考的。
近些年来,应试文章有点过于拘泥于条文,看起来僵化生硬,需要有一些不同的元素增加活力。”
众人暗暗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