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是在称赞他俩,赶紧谦逊不已。
曹操也不做解释,坐正了身子,抚须笑道:“李傕、郭汜、樊稠诸贼空挟天子在手,既无德名重世,复不行仁义之政,恃兵骄恣而已,故举目海内,尽皆其敌。“两场大战过后,不仅凉州贼兵的军势会衰弱,而且槐里之破,李傕诸贼又杀戮了更多的朝中名臣、公族子弟,引起了朝中更大的愤慨和敌视!四月至今,长安不雨,百姓人相食,凉州诸贼不竭力救灾,反纵兵劫掠不止,现在他们也激起了更大的民怨。
“这个时候,或待李傕诸贼与贞之战罢,或趁其两军对战於洛阳时,如果我率部挺进关中,是不但贼兵正衰,道义在我,士望、民心亦俱在我也!一鼓而收复长安,并非不能做到!”
史涣说道:“那明公的意思是?”
王必说道:“明公决定改变此前与程公定下的方略?”
随着时局的变化,改变既定的方略,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是明智之士才能够做到的。
曹操说道:“我正是此意。”问两人,说道,“卿二人以为何如?”
史涣沉吟多时,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应时而变,非智者不能为。丁侍郎的建议很有道理,相比消灭张飞燕,自是兵入长安、解天子之倒悬,更为要紧!”
“卿赞同我的改变了?”
史涣说道:“却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史涣说道:“明公,便是高使君那里。高使君会不会同意明公,先不击张飞燕?”
曹操说道:“待我回到太原,先与程公就此细作商议,议出个结果之后,我自会去找高元才,再与他说的。”
王必说道:“明公,还有个问题。”
“你说。”
王必说道:“今西河诸贼虽是明公平定的,然如明公适才所言,高使君才是袁公表举的并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