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中)

77 荀镇东巡行二州(中)(3 / 12)

等同私租了,通常是五成的租。

可这些,一来,田租仅是众多赋税中的一项,而且相比其余别种各税,如人头税等,田租在百姓所缴纳的各类税中,占比其实是相当轻的,亦即,如果再加上其余各种的税,所有需要缴的税合拢一处,——而这些其余所有需要缴的税,虽然不少是交钱,可钱从何来?还得是用粮来换,那么百姓落到手中的粮食,就会急剧减少;二者,田租这一块儿,政府定的田租税额当然不会时常变动,可广大的租种豪族家田地的那些徒附、佃农,他们每年要缴的田租,却可能会有所变动,降低是不太可能的,只会增加,这样一来,他们能落到的粮食只会更少。

辛苦一年,食不果腹,就算是在荀贞治下的徐州,这也是常见的事情。

甚至就别说现而今还是战乱年间,便是往日太平之时,放眼海内,耕者无食、织者无衣的现象也是遍布南北郡县,哪里没有?哪里会少了?

听到诸葛亮这话,荀贞、戏志才喟叹良久。

耕者之难,他两人岂会不知?荀贞又岂会不知?

可客观的现实摆在这里,他两人,荀贞也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对此加以解决。

——用后世的话说,不劳而获的豪强、垄断着文化传承的士族,他们是当下,且是以后上千年时间之长的统治阶级,把持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所有的方面,除非把他们全部打翻,把这个政治制度彻底改变,否则,换谁也没用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可仍是客观的现实,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发展到一定程度,又是不可能答打倒他们,把这制度改变的。

荀贞有前世的学习,对这些,他有着远超越当下人的洞悉。

“要想改变此状,无有它法可行,只有两条,便是大兴教育,促进经济。假以时日,一千年,或千余年后,也许会有当时之人能够提前实现原本还要近两千年才能实现的‘大同社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