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66 郭逊北上使幽州(下)

66 郭逊北上使幽州(下)(8 / 14)

农耕,发展农业之余,为了扩大财源,还在上谷郡开了一个胡市,与胡人进行交易,以收其利,幽州的渔阳郡产铁、产盐,同时,他又售卖盐、铁,组织商队,把盐铁或卖给胡人,或卖给冀州等邻州,获利甚丰,几年下来,却是把蓟县等他政令能行、可达之地搞得比以前还要丰足富饶,丰年的时候,一石谷才钱三十而已。

——想在那董卓祸乱洛阳以后,莫说钱三十,便是金三十,当年在河南尹地界也是买不来一石谷的,贵如公卿,也不得不以杂草野菜充饥,即使现今的冀州地界,一石谷也远超三十钱的价格,冀州不提,徐州眼下也三十钱买不来一石谷,这个价钱,於今乱世中简直不可思议。

郭逊早前闻此言时,还不太相信,今日一见县外、城中情形,却是果然如此。

幽州州府在蓟县的南边,入城不远,就看到了州府的围墙。

郭逊不作踌躇,直奔州府而去。

往去州府的路上,郭逊听到身边路过的行人说话的口音并非都是幽州口音,分明还有青州、徐州、冀州等地人的口音。

郭逊不禁又想到一件听来的事情,黄巾起事,青、冀等州最受兵患,这些州的士人、百姓外出逃难者不计其数,其中北上幽州避难的,据说就有数十万口之众,刘虞那会儿已是幽州牧,他来者不拒,凡来投之民,他悉数收容,将之分到各郡安置,并分给他们田地耕种或者给他们找其他营生的行当,一应措置,可圈可点,安排地十分周到,到的后来,郭逊听闻,那些避难来冀的外州百姓,甚至都忘了他们是背井离乡的流民,居然就在幽州安居乐业起来了。

今闻蓟县城中行人口音,果然不乏青、冀、徐之音,看来此事也的确不假。

“明公叫我来幽州路上,顺便看一看公孙瓒和刘虞分别在幽州当地的民心人望,於今看来,公孙瓒远不如刘虞多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吾从父建议明公与刘虞盟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