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106 孙坚使从豫州来

106 孙坚使从豫州来(3 / 4)

危局,明公大可以择将增援夏侯校尉等,以补充东郡的守御兵力,又何必非要明公亲自带部,返去东郡?明公乃我一军之主,若从程公之言,果真撤回东郡,乘氏的驻兵,士气定然低落,济阴则不保矣!”

他下榻在地,语气慨然,对曹操说道,“明公,徐州兵连斗旬月,转战我兖南北,师老兵疲,‘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此是之也!宫之愚见,当此时刻,明公万不可撤回东郡,而应固守乘氏,以待时机。”

程立、陈宫两人的观点,都有道理。

但还是那句话,如果不战而走,就这么撤回东郡,那么曹操势必将会失去兖士之心。

曹操是个有远见的人,绝不会只看到眼前的一点利害得失,他於是接受了陈宫的建议。

曹操对陈宫说道:“公台此谋,正合我意!”

乃遣败军归来的刘若、史涣率兵数千,离开乘氏,西入东郡,加强东郡的防御。

曹操则领主力,屯驻乘氏,以观荀贞接下来的举止。

荀贞接下来没有什么举止。

徐州兵打到现在,的确是已经有点打不动了。

摆在荀贞面前的,如今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从广陵郡调徐荣的部曲来援,然后再接再厉,攻打乘氏,以图济阴;一个是就此罢休,巩固战果,等力量积蓄够了,再与曹操决战,看看兖州究竟会归於谁手。

戏志才、荀攸、张昭等人,有的主张前者,有的则倾向於后者。

两边的代表分是戏志才和张昭。

戏志才支持前者,张昭极力赞成后者。

张昭提出来:“兖州是人文大州,山阳等郡,俱名流荟萃。明公今虽打下了山阳,但是兵争容易,收人心难。人心若是未得,一场败仗,可能就会把现在大好的局面毁掉!兖州兵尽管数败,曹东郡在乘氏,兵马尚有数万。曹公知兵能战,程立、陈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