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100 弃郡而走袁伯业

100 弃郡而走袁伯业(4 / 6)

昌邑距乘氏,仅百里而已!中无险阻,一马平川。昌邑如失,则乘氏不安;而乘氏以东,百余里便是东郡!一旦被荀镇东攻破昌邑,进兵到我乘氏,我兖州就会有全境失陷之虞!

“昌邑不可不守!明公宜增兵与袁伯业,令他返回昌邑驻守!”

曹操心道:“袁遗闻风而遁,肝胆已丧,心无斗志,我纵下令,估计他也不会听从!”一边盘算该另遣何人去守昌邑,一边使帐下吏去袁遗住处,窥其行为。

不多时,帐下吏回来禀报:“袁府君方挑灯夜读。”

这个回报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

他惊愕良久,再一次地怅然若失,慨叹说道:“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话入陈宫耳中。

案上的烛火下,陈宫品咂良久,亦觉不出曹操是在赞袁遗,抑或是在讽袁遗。

……

方与城下。

这天上午,伊兴、张希带着郡兵四百,以及临时招募的壮士千余人,奔援而到。

城门打开,县中的县尉出来迎接。

伊兴、张希问了,这才知道,方与县令与袁遗一般无二,也已弃城而逃。

伊兴怒不可遏,拔剑斫树,怒道:“坏国家事者,悉此辈也!”

张希也愤恨难平,不知是斥那逃走的方与县令,又或借题发作,是在责骂袁遗,愤慨地说道:“平日居县,锦衣玉食,所衣所食,悉我本地民膏!一朝有外敌侵犯,却就足底抹油,溜之大吉!可恨,可恨!”

二人却也无法,共与县尉入城。

从东边高平、湖陆逃来的百姓,如似潮水。

伊兴哀怜民生之苦,当即做主,把他们悉数放入城中。

他是郡督邮,权高位重,县尉虽觉他此举不妥,但不敢阻止,也只能由之。

方与在济水南岸,从方与向东去,沿着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