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中老一辈的黑历史都给扒了出来,昭示天下。荀淑“不识章句”者,荀淑读书,不好剖章析句,为当时的俗儒所非;荀绲为保护家族,违心同意了中常侍唐衡为其女的求婚,为荀彧定之;荀爽之女荀采嫁给了南阳阴氏,其夫死后,荀爽答应了阳翟郭氏的求婚,打算让荀采改嫁,荀采不同意,自缢而死;“公沙割席”,说的当然便则是公沙穆与荀爽割席绝交的事。
荀贞到底本身其实并非荀家人,他的愤怒是源於对荀绲等人后天的感情,荀彧、荀攸等荀氏族人却是与荀淑、荀绲、荀爽等血脉相连,更是愤怒,尤其是荀彧等几个,荀淑是他们的亲祖父,荀爽是他们的亲从父,荀绲更是荀彧兄弟的生父,乃至纯儒如荀悦者都为此心生恚怒。
州府、幕府中的徐州士人,尤其是广陵的士人忙都给陈琳求情。
幕府中的徐州士人中,以长史袁绥的官职最高,他伏拜说道:“陈琳与臣时有书信,其书中数誉明将军,今其寄食袁绍,为袁绍淫威所迫,此必不得不为耳。明将军家族名之清远高迈,明将军之仁德神武,天下何士不知?海内谁人不晓?三君、八龙,世所共仰,明将军诛张角、讨董卓,忠烈之义,英雄并服,又岂是区区一道表、一道檄就能给污蔑的?敢请明将军息怒。”
幕府中的徐州士人,现以治中从事张昭为最贵,他也离席下拜,说道:“陈琳,一文士耳,明将军胸怀天下,志在四海,何须与此一竖子文士计较?小小笔头,何如明将军精卒十万!”
荀贞说道:“张公善属文章,难道不知纤笔一支,有时胜似十万甲士!何必用此话诳我。”
张昭多才多艺,既是名儒,又长於书法,并善文章,因是,荀贞有此一质问。张昭伏拜在地,再拜而后说道:“臣有一耿直之言,不知当不当讲?”
“既云‘耿直’,何云当不当讲?公请说!”
“明将军於表中斥袁绍时,当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