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52 阴少府哀伤洛城 孙讨逆嗟叹往事

52 阴少府哀伤洛城 孙讨逆嗟叹往事(5 / 6)

寿和董卓有交情,皇甫嵩也才侥幸免了一死。

孙坚喟然叹道:“皇甫公固当代之楷模也,但有些时却未免太过、太过……,唉。”

当年讨黄巾时,孙坚、荀贞都曾效命军中,不过孙坚当时是朱俊的部将,而荀贞则是皇甫嵩的直系下属,并得皇甫嵩重用,深受其拔擢之恩,所以孙坚虽觉得皇甫嵩有时未免太过迂腐,可当着荀贞的面前,这话却不好说出,话只说了一半就打住,最终只是长叹了口气。

老实说,别说孙坚了,就是荀贞本人,他也觉得皇甫嵩虽然知兵善战,堪称当代第一名将,并且收名敛策,不争战功,当年讨黄巾时,把豫州之战的战功让给朱俊,又把冀州之战的战功劳让给卢植,可称谦厚君子,但有些时,的确是太过迂腐。

皇甫嵩至少有两次可以杀掉、或者至少大大削弱董卓实力的机会。

一次是在董卓不奉灵帝诏令,不肯把兵马交给皇甫嵩时。当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在军中,对皇甫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强烈建议皇甫嵩抓住这个“董卓逆命”的机会,把董卓给杀了,可皇甫嵩却以“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为由,也即“董卓不从诏书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杀他,却也是有过错的”,不肯从皇甫郦之谏。

再一次就是盖勋建议皇甫嵩和他自己共起兵响应袁绍等时。当时皇甫嵩麾下有三万精卒,屯驻三辅,与盖勋联兵,两部人马三万余众,且多善战老卒,如与袁绍等人呼应,便等同是断了董卓西去长安的退路,不但不会有天子西迁的事情再生,在荀贞、孙坚、曹操、鲍信联兵进击时,他和盖勋还有与之东西呼应,两面夹击董卓的大好机会,说不定就能一战获胜。

可这两次机会,皇甫嵩都因想做一个“汉家忠臣”的缘故而将之放过了。

念及此,荀贞心头不由浮起了一句话:“小忠,大忠之贼也;小利,大利之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