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他曹操为了讨董,连命都差点丢了,张邈等人倒好,却居然还在这儿饮酒清谈,歌舞升平,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没能忍住怒气,当面指责他们。
可再指责也没有用,张邈等人本就怯战,见曹操、鲍信大败而归,更是不敢提“出战”两字。
把曹操气得,回到帐中,就提笔给荀贞写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讲述了与徐荣交战的经过,——荀贞和孙坚便正是从他的这封信里才知了他战败、逃亡的具体过程,讲完这些,他笔锋一转,直言说道:酸枣诸公非可成事者也,徒拥虚名,而无胆能,不足以谋,讨董之事,最终还是得靠我等,只是我兵败荥阳,士卒折损多半,而今兵少,暂不能再与卿联军共进,卿可先在颍川等我,待我去扬州募了兵马回来,再与董战。
去扬州募兵云云,是因为曹操的从弟曹洪与扬州刺史陈温素善,曹操与丹阳太守周昕又是老交情,而丹阳又是天下知名的产精兵之地,所以他决定去扬州募兵,以补充损失。
荀贞读完他的信,对孙坚叹道:“先时,起兵前,孟德离洛归家,险死在豫州,今兵击董卓,他又大败於荥阳,复险些身死,数月之间,两陷死地,可观他此封来信,却毫无气馁畏怯之意,仍是雄壮不减,志气愈奋,所谓百折不挠者,说的就是孟德这样的人吧?”
汉末三国之际,要说“百折不饶”,先当是刘备,可如细究之,曹操也是一个百折不挠、心志坚毅的人,——事实上,不止刘备、曹操,但凡能於青史留名的,又有几个是软弱之人?
人生一世,不可能事事遂心顺意,就如羊祜的那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了抱负和志气,那这个人就永远不可能会有了不起的成就。
荀贞以此自砺,暗暗提醒自己,心道:“黄巾以来,这些年我虽然受过些挫折,可比起孟德今日所受之难,比起玄德将来所受之困,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