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洛阳乃帝都,衣冠云集,贵人多、士子多,如在洛阳能得到高名,那么很快就能传遍天下;一个是在洛阳也有利於他结交到更多的士子、豪杰。
他也是真能沉得住气,在洛阳一住多年,平时结交士子、英雄,私下里和何顒、张邈等积极救助落难的党人,何顒是个豪士、张邈有钱、袁绍有家势,他三人的组合可以说各补其短、互得其长,把扶危济困、救助党人这件事干得风生水起,这么多年来,不知救过多少的党人,有的是帮他们免罪,有的是给他们送钱,总而言之,在洛阳客居的这些年里,袁绍终於把他的名望展到了一个顶峰,俨然成了党人中后起的中坚,成为了年轻一代士子的领袖。
黄巾乱起之后,朝廷解了党禁,何进辟除袁绍。
袁绍见党禁解了,又见黄巾乱起,又自觉羽翼已丰、自家的声望已足够登高一呼,於是认为到了英雄出世、除灭宦官之时了,兼之他与何进关系不错,因此不再像以前那样拒绝入仕,这次接受了何进的征辟,当了大将军府的一个府掾,没过多久,又被何进举荐为侍御史。
可以这么说,袁绍蛰伏多年,“厚积簿”,如今总算到了他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他平时结交的党人、名士、英雄、豪杰现在也多瞩目於他,时刻等待他的召唤和举用。
不过,袁绍能用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知兵善战、能治军、而且手下有一支强大武装力量的人却不多,算来算去,现如今能够拿得出的手也就是荀贞一个,——不是说他手底下没有勇武敢战之人,也有,但他现有的这些人很少有参与过实战的,在这方面比不上荀贞。
所以,袁绍对荀贞越来越重视,如果说以前荀贞还只是存在於他这个政治小集团的外围,现在荀贞已经进入内围了。
袁绍之所以重视荀贞的知兵善战、有武装力量,这是有客观原因的。
此前大将军窦武和老一代党人陈蕃等人也做过诛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