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黄香一样先后出任过尚书令、魏郡太守,在桓帝年间多次被拜为三公之职,死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黄琼的孙子黄琬亦本朝名臣,曾遭禁锢二十余年,光和末年,也就是在黄巾乱前,因太尉杨赐之举荐而得以被朝中再次起用,短短数年间,从议郎一路升迁到了九卿之一的少府,现为朝中重臣。
昔在颍川,荀贞得百姓歌之:“荀贞之,来何迟”!继在赵郡,又得百姓歌之:“刘元宰,种我田,荀贞之,安我居”。今在魏郡,方到郡数月,乃有得百姓作歌颂扬。
他也算是做一路吏,留一路名了。
对此,他也是颇为自得的,然对着荀攸、程嘉,他却拿出谦虚的模样,从容说道:“贞以乡野愚夫得天子信用,显拜近郡,尊位千里,自当上为天子解忧,下使百姓安居。”
程嘉佩服得不得了,他个子低,得仰脸看荀贞,这个举动越增加了他脸上的仰慕之色,他说道:“如明公这样既英武有俊才,又温良有让的人,嘉生三十余年,所见者,唯明公一人耳。”这几句阿谀之词如出肺腑,听来十分诚挚。
荀攸对荀贞知根知底,却知他这只是在故作晏然罢了,抚须一笑,说道:“明公请升朝吧。”
今日朝议之事是粮种、农具的分。
秋收之后就是秋种,根据荀贞行县的视察现以及各县上报的情况,诸县各乡均有缺粮种、缺农具之窘状存在,为了确保今年秋种,郡府需要给他们帮助,再一个,荀贞还准备屯田,屯田也需要粮种和农具,东郡的粮食虽尚未运到,赵郡和由本郡铁官生产的农具也只运到府中了一部分,但这两件事不能等东郡粮到和赵郡及本郡的农具到再议,需得提前筹划。
今日朝会关系到本郡农具之产量,铁官的令、丞亦来参会了。
还有一个人不请自来了,是郡丞李鹄。
李鹄和赵然关系密切,是赵家的走狗,荀贞懒得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