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虽然死了,可他在冀州的影响力仍然是独一无二,是非常巨大的,张牛角以张角的下属自居,这分明是想要借张角的名声,聚拢黄巾道的余党、余部。
戏志才也想到了这层,嘿然说道:“张牛角其志非小!”
荀贞记得张牛角在起事后不久就阵亡了,张牛角的志向是大是小,荀贞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褚飞燕。
张牛角临死前,对部众们说:“必以燕为帅”,可见他对褚飞燕的重视,而从褚飞燕后来的作为可以看出,褚飞燕这个人也确实是一个少见的人才,或不足以称为英雄,然亦绝对是一个当世的人杰。
先,褚飞燕有个人的勇武,“飞燕”这个绰号之得来便是因他身手矫健、剽悍过人、用兵如风火之侵。
其次,黑山军是在褚飞燕的带领下展壮大的,鼎盛时有“百万之众”。
黑山军与黄巾军不同。
黄巾军是张角一手创建、展起来的,是以信仰为纽带、以道职为层次组成的,换而言之,也就是说,黄巾军有无可争议的领袖,有明确的政治追求,有严密的组织,而黑山军则不然。
黑山军成分复杂,有黄巾军的余部,有盘踞在山区各郡国的群盗,有如张牛角这样的地方大豪,大大小小至少得有几十个山头,分布在绵亘数百里的太行山两麓之山谷中,他们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没有严密的组织,在起事之初也没有公认的领袖,——张牛角也只是他们中的一员罢了,顶多在号召力上比余下的那些人强一点,而褚飞燕在继承了张牛角的遗产后,却以一人之力,把这几十个山头渐渐地团结到了一面旗帜之下,没有过人的手段是不可能的。
再次,褚飞燕在势大之后,为避免被汉军主力围剿,重蹈黄巾军的覆辙,主动派人进京,请求招安,被朝廷拜为平难中郎将,得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这份眼光少见。
再再次,褚飞燕以一个“山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