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

86 了却山中寇贼事(十)(4 / 5)

这档子事儿还没处理完,一封信从洛阳来。

信是何顒写的。

这是何顒头次给荀贞写信,收到信时,荀贞颇是惊诧。不过展开信看到内容后,他不奇怪了。

信里说的是:北宫伯玉、李文侯势大,似欲南下侵迫三辅,朝中有人提议不如诏令皇甫嵩回镇长安,卫护园陵。长安是前汉的都城,前汉诸帝的陵墓均在附近,这是汉家的祖宗陵墓,必须要确保不被叛军损害。何顒在信里说,朝廷虽然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可从各个方面考虑,皇甫嵩调离冀州应是势在必行了,也许不日诏书就会下到冀州了。

“从各个方面考虑”,何顒没有明言都是从哪个方面考虑的,但就算他不说,荀贞也能猜得出来。调离皇甫嵩离开冀州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个,但最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州牧的权力太大,朝廷不能让皇甫嵩在冀州牧的位置上久坐。

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

何顒写这封信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提醒荀贞,让他提前做好准备。

荀贞是皇甫嵩的爱将,皇甫嵩一走,荀贞就失去了在冀州的最大的靠山。

这半年来,看似皇甫嵩没有给荀贞什么直接的帮助,可皇甫嵩在冀州就是给荀贞最大的帮助。有皇甫嵩在这里当州牧,上到国中大吏、下到郡县吏员对荀贞无不礼敬十分。

早在去年底,荀贞就猜到皇甫嵩会被调走,只是当时他猜的是朝中会把皇甫嵩调去凉州平乱,没有想到朝廷却是准备把皇甫嵩调去长安。不过这也能够理解,皇甫嵩已是“功高震主”,功劳大到只能以冀州牧这个头衔来赏他了,如果调他去凉州平乱,他再立下功劳,朝廷可该怎么办?功劳大到赏无可赏时,就只能杀人了,所以干脆调他去长安。

一则,州牧权重,不能久置,二来,有他在长安坐镇,可以威慑北宫伯玉、李文侯,不但可以保卫园陵,而且可以保住京畿、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