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65 邀得念旧仁厚名

65 邀得念旧仁厚名(7 / 8)

的父母兄长没有故去,现在不知该有多么的高兴,继之说了点族里近期的一些事,详说了下荀贞买来的那些田地以及那些依从荀贞的徒附们的近况,说一切都按荀贞走前的意思,有关田里的收成,一成自用,四成分给贫寒的亲友,五分留存仓库,以备不时之需,至於徒附,则每月操练两次,务使他们不忘兵戈战阵,万一有贼寇侵袭,足能保全家族,并说上有新任的郡守王环、乐进在郡里,下有他在家里照料,让荀贞尽管放心,不必挂念。

在信的最后,他说了下办的荀氏家学的事儿,虽然依照荀贞的建议,对杰出的贫寒学子非但不收学费,还仿照后世的奖学金给他们按月供给吃用,可现下黄巾新破,大乱方定,道多贼寇,州郡不宁,游学之风远不如前,来求学的人不是很多,且多是本郡人,罕有外来的学子。

尽管如此,看着自家的私学办起,学堂里每日都有学子虔诚地诵经学习,荀氏家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包括荀绲在内的荀家长辈都很喜悦。单个的士人靠言谈行为来提升名气,放之家族,天下的士族繁多,如想鹤立鸡群,卓然独异,只能依靠门生、故吏,换而言之,依荀氏眼下无高官在朝的情况,如想再进一步提高家族的名望,只能依靠门生,也就是传播家学了。现如今在荀氏私学里求学的这些学子,谁也不知道等到若干年后会不会出现一个如李膺、杜密这样的大名士,又或出现一个位居公卿的重臣贵人,只要能出一个,就不枉家学之开办了。

对求学的学子,荀衢特地提到了一个人,却是郭嘉。

荀氏天下知名,私学一开,郭嘉来求学就读并不奇怪。荀贞对郭嘉非常看重,早在阳翟为郡吏时,就专门派了两个人“监护”他,离开颍川时,“监护”郭嘉的这两个人他没有带走,留了下来,并告诉荀衢,说阳翟有一“王佐之才”,如他来私学里求学可多加照顾。

荀衢在信里说,郭嘉的确聪慧异常,可似乎他的心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