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左车骑将军。汉之将军非常尊贵,不常置,只有在有战事的时候才置将军,最贵者是大将军,其次骠骑将军,再次便是车骑将军。汉之将军比公者四: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加上一个卫将军。此四将军皆金印紫绶,秩万石,是最高的一个品级了。
本朝以来,被拜为车骑将军的多为外戚,皇甫嵩是纯因军功而得此号的。现如今朝中并无骠骑将军,何进年初被拜为大将军,换而言之,单就武职来说,皇甫嵩现乃整个帝国的第二人。
朝廷的这道圣旨是当着全军将士的面宣布的,荀贞在下边听到“左车骑将军”五字,心道:“这是朝廷的制衡之策啊,既然有‘左’,肯定就会有‘右’。当初带兵出京的共有三人,卢植现获罪,还有皇甫将军和朱俊。想来这个‘右车骑将军’就是为朱俊预备的。”
荀贞猜测得不错,朝中的确就是这般打算。
越是将临乱世,越需要制衡权臣。车骑将军地位太尊,皇甫嵩又被拜为冀州牧,黄巾虽定,天下未安,值此纷乱之世,皇甫嵩位高权重,威名远播,朝中深恐他会挟军功尊号实权以坐大,生变乱於地方,故此不得已这般为之。朱俊战功虽远不及皇甫嵩,虽然本来是没有资格与皇甫嵩平起平坐的,而今却也沾光,便在不久后就被拜为了右车骑将军。
话说回来,这却是自有汉以来,头一次把车骑将军分为了左右。
事实证明,朝廷的担忧没错,在圣旨下来前就有阎忠劝说皇甫嵩造反,如果再不找人制衡一下皇甫嵩,分其权柄,就算皇甫嵩本人执意要做个忠臣,留个令名,可他却也挡不住更多的野心之徒蜂聚而来,围拢在他的身边。如果是这样,早晚必生祸乱。
圣旨很长,皇甫嵩之后,是对宗员、北军诸校尉、邹靖等等的封赏,依照品秩高低,荀贞排在中间。好不容易,宣旨的朝吏读到了给荀贞的封赏,封赏的内容却出乎了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