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之,你今ri捕拿张直却是有点冒失了!”
听到他这一句话,荀贞反而心头一松,心道:“看来我没先来征询他的意见,倒是做对了。”
如果先来征询荀爽的意见,听荀爽这语气,必是会被他阻止的。这也不怪荀爽,非是荀爽没有胆sè,如果没有胆sè,他也不会当年被征辟入朝后上书谏言天子。只是相比王允,荀爽更能识时务,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当时机不到的时候,就该“潜龙在渊”,而不应一味用强。
说起来,荀爽、荀绲等这些荀氏的长辈,大多是识时务的人。一方面,这是荀氏的家教,一方面,这也是血的教训。荀衢的叔父荀昱不就是因为谋诛宦官而被杀的么?又因党锢,荀爽远遁汉滨十余年,有家归不得。他叹了口气,说道:“《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贞之,你有锐气是件好事,但不明形势、一味逞强却是惹祸之举也。现在屋中就你我二人,我实话对你说吧,尽管天子解了党锢,但朝中依然阉宦势大。张直乃张让从子,你今捕了他,恐会惹来大祸。”
荀爽对当前的局势看的很清楚,荀贞比他更清楚。荀贞乃穿越而来,岂不知张让、赵忠等宦官的权势依然倾天?他虽不记得张让、赵忠是什么时候死的,但记得是在何进被害之后,也就是说,只要何进不死,张让、赵忠就还是不可撼动的“冰山”。
他说道:“族父有所不知。今我请府君令捕拿张直,实出於无奈。”
荀爽说道:“噢?”
当下,荀贞将高素、刘邓道辱费畅以及张直打算报复的事一一道出,说道:“就算我今天不捕拿张直,明天他yu辱我时,我也要与他起冲突,与其等到那时,不如先下手为强。”
荀爽说道:“原来如此!”低头想了片刻,抬起头,叹道,“时也,运也!既有此因,你这么做也不算为错。”顿了顿,又说道,“事情既已做下,你也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