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波才、波连的突然消失,只能和朝廷逐捕张角有关,他们应是提前得知了情报,惧郡府捕拿他们,故潜逃乡野,准备起事!”
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眼看黄巾将起,他这边却出师不利。生死存亡的重压下,便是个铁人,也难免会失态、怒。
“现在该怎么办?”
官道上远近无人,四野无声,万籁俱寂,马蹄声传出老远。
冷风中,他慢慢冷静,骑在马上,远望远处乡中里聚灯火点点,遥闻人家里巷犬吠鸡鸣。他没有心情享受这乡村的宁静夜晚,注目到处,想的只是:“这些里聚中,有多少太平道信徒?这些太平道信徒里,又有多少会参与不久后的黄巾起义?”本朝一百多个郡国里,南阳郡人口第一,汝南郡第二,颍川郡第五,虽不及南阳、汝南,民口二百多万,亦有一百四十余万人,十分之一就是十四万,这个数字让人想想就不觉毛骨耸然。
不知何时,天阴霾下来,星月无光。他举望了望夜空,喃喃说道:“要下雪了么?”
上午离开颍阴时,阳光灿烂。半天过去,夜晚归家,已然变天。这预示着什么?风雪将来么?
可能是因天冷的缘故,路上经过的亭部里只有寥寥两三个亭有亭卒出来拦他,检查夜行文牒。这不但没让他轻松,更增他的担忧了。
虎狼暗伺,蓄势待,地方上却警备松弛,这如何能应对即将到来的黄巾狂潮?
在他的沉思、盘算中,数十里地转瞬即过。在颍阴城下叫开城门。他是城中名人,守卒认得他,没费什么口舌就入了城中。他按住不安,和守卒说笑了几句,为避免惊扰县民,没有骑马,牵着坐骑,徒步归家。进入里中之时,他做出了决定。
“从我出仕亭长到现在,三四年了,辛辛苦苦这么久,不就是为了今日?太守不听我的谏言,没关系。波才、波连不知去向,没关系。地方上警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