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哥年纪相仿的孩子,买,是不行的。倒是可以隔三差五地邀请两个小朋友过来玩。嗯,沈家有个五岁的四郎,谷家七郎只有四岁,谷家其他房里好像还有年纪相仿的小姑娘……男女七岁不同席,四五岁五六岁年纪,还不用考虑什么男女大防,男孩儿女孩儿都可以。
这么着,倒是可以先给谷二太太说一声,让他们隔几天送七郎敬行来玩半天。当然,旗号是学拳脚、熬筋骨,谷二太太是必定愿意的。
至于沈家杨太太那里,请人家来自家练拳脚似乎有些勉强,沈家的功夫据说是家传的。
或者,可以向她讨一个教导吐纳的师傅,自家的两位,不论江冬生还是韩戚风,都是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功夫,大开大合的拼杀功夫,骑射不在话下,真说起练拳脚功夫、甚至内功吐纳,他们确实不擅长。
第二天,铺子里进新货,宋玥又过去了。
看着孟先生很勤谨地拿了账簿子核对货品、看着入库,宋玥放了心,从铺子里出来,让青玉拎着一篓子核桃、栗子,往张家铜匠铺子里去。
巧巧已经一岁半了,小腿儿走得很利落了,只不过,张铜匠要做活儿,他铺子里又有炉火、家伙事儿,都不敢让小丫头碰的,是以,只要张铜匠干活儿,就把巧巧放在一只木框子里,木框子的高度,小丫头要踮踮脚才能把胳膊架在上边,站一会儿,小脚儿小腿儿撑不住,就坐在里边的小矮凳上玩儿。
其他孩子,这样困着估计会哭得停不住,巧巧却从小习惯了,很少哭,就乖乖地玩儿,一边还和干这活儿的张铜匠说说话。
小丫头腿脚利落,说话也不晚,一岁半的娃儿,已经能够说三四个字的短句子了。就是咬字不太清楚,听惯了的还行,听不惯的,仔细听才能听个大概。
宋玥经常过来看小丫头,小丫头对她一直特别亲近,并没有生疏。
天气晴好,张铜匠就把小丫头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