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霁泽离开后,经文课也就不正经上了,就选一篇文章,让孩子们自己读熟,不懂的词句、不认识的字,再拿出来问,问宋广友、问宋玥,这两个再不懂的,就由宋广友记下来,拿出去找人问清楚。
唐霁泽是二月里走的。经过一个三月,转眼进了四月,宋玥就开始琢磨起孩子们的课业。
她不是救世主,没有想过供应这群孩子读书入仕,但至少要让孩子们能够自如地阅读、书写和计算,这几个孩子可是她以后发展的元老基石,将来都要独当一面的,没有文化自然不行。
宋大郎是土生土长的平京人,又读过四五年书,认识不少读书人,宋玥就对他说了寻找一名先生,因为是每晚授课,所以不需要专职,一些家境困难的读书人,白天读书,晚上过来讲半个时辰的课,带着孩子们练字、做作业半个时辰就足够了。
宋大郎垂着头沉默片刻,仿佛才鼓足勇气,抬头看着宋玥道:“掌柜的,眼下他们还只是识字、写字……我就能教,不必再请先生。”
说完又连忙补充了一句:“咱们眼下处处用钱,没必要再添一份开支。”
宋玥就笑了,道:“我不是不相信你的学识,只是觉得,你隔三差五就要往庄子里跑,来往奔波已经够辛苦了,晚上再教课就太累了……”
宋大郎摇摇头,勉强扯着嘴角露出一抹笑来,道:“掌柜的不必担心,我不累。”
既然如此,考量到宋广友上了六年学,基本的经义都学完了,若非家生变故,学塾的先生已经建议他进书院,开笔作文章以备科考了,这个水平,教一群初启蒙的小子丫头已经足够了。
于是,宋玥就答应下来,又和宋大郎约定,不下乡的时候,他要上足一个时辰的课。若是下乡,就在前一天晚上布置作业,读书写字,他只需要在回城后检查一下作业就可以了,不必每天讲课。
如此一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