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以信仰印度教为主。
而这些小国之所以会信仰印度教,纯粹是因为因为当年英国殖民者使用印度劳工,最后导致当地人口以印度裔人口为主的原因。
不过巴厘岛是一个例外,早在公元4-5世纪时,印度教就从印度传入了今天印尼的爪哇岛,大约公元8世纪时,东爪哇国王在巴厘岛南部建立一个印度教国家。
在此之前,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论主宰着巴厘岛原著民的精神世界。当印度教传入巴厘岛后,与巴厘岛的原始宗教逐渐融合,完成了印度教在巴厘岛本土化的过程。
因此巴厘岛上的印度教又被称为巴厘-印度教,和印度本土的印度教已经有了不小的区别,比如说在供奉的神灵上除了印度教三主神以外还有佛教的释迦牟尼佛。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本地的万物有灵论增加了巴厘印度教神灵体系的复杂性,而且本土神灵和祖先魂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大于印度诸神。
巴厘印度教的种姓制度也不同于印度,阶层关系主要遵照本地传统而不是印度教教规处理,不同种姓间的接触并未受到严格限制,也没有明显的歧视。
另一方面,在教徒修行上巴厘教徒并不主张苦修,而是更注重冥想、瑜伽、善行等一系列。宗教行为,而这些行为中最重要的是重要的是礼敬偶像。
教徒会对神像的沐浴、熏香、供养、凝视和接触,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被视为日常取悦神灵和祈福的有效方式。
同时在宗教仪式方面,巴厘印度教将原印度教和巴厘本土信仰中的仪式都予以承袭,仪式细节更加丰富,而许多仪式已无法从印度教中找到依据。
而到了公元16世纪,爪哇岛的满者伯夷王朝被信奉***教的马打蓝王朝所灭。大批信奉印度教徒为躲避***征服者,从爪哇岛逃往相对独立的巴厘岛。
这些人多为贵族和上层人士,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