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寻宝从英伦开始 > 505 千古谜团

505 千古谜团(2 / 4)

用一堆廉价的原材料制作出的能够供大众使用的东西,这种东西无论是制作原材料还是制作成本都不便宜。

一方面作为原料的纸莎草当时只有在尼罗河附近有,产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则是这种草纸制作过程极端繁琐。

流程上需要先把纸莎草的主茎截成40~50厘米长的小段,去掉韧皮,将木髓部分劈成尽可能宽的长条,把这些长条分两层铺到硬板上(第一层横铺,第二层纵铺)。

然后制作者对半成品进行挤压和捶打,使用少量的水并利用植物本身的粘浆使两层长条粘在一起。晾干后,用石头或贝壳把表面打磨光滑,再把边缘修剪整齐才大功告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纸莎草的制作实际上并不像真正的纸,反而像是制作胶合板,而繁琐的工艺加上有限的原材料让这种并不好用的纸也是价格昂贵。

不过相对于三世纪欧洲人使用的羊皮纸来说,这种纸已经算得上是物美价廉了,毕竟中世纪的欧洲人想要超一本圣经的话所需的羊皮纸需要上百只羊才能够提供。

因为纸莎草整体上并不算便宜,所以往往只是那些上层社会的人用于记录一些重要内容的时候才会使用,哪怕是最顶级的工匠也不太可能在日常中使用这些纸张。

但是工匠又和普通的人不一样,他们需要使用文字进行沟通并写入一些内容,因此日常他们只能使用西亚地区的泥板来作为载体记录这些东西。

反正对于这些在金属冶炼厂工作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有足够多可以使用的因此他们只需要写完东西后把泥板放在火焰上烤硬就可以了。

理论上来说只是考硬的泥板不太可能越过三千多年的时光留存到今天,只不过火山爆发后,大量炽热的火山灰将这些泥板变成了坚硬的陶板,并连同上边的文字保留到了今天。

“这里有一个词我认识。”仔细检查了这些在金属冶炼厂中找到的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