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利禄,哪个人想读书?百姓们哪里肯勒肚子省吃俭用来供子女读书?
还不是想有个好未来,提高地位吗?
而李嘉付出了什么?仅仅是些许徭役,地位,一毛钱都没出,就获取了大量的民心,惠而不费,而且,没有跟明清一样,免纳粮。
为啥说乾隆是败家子呢?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制度,在乾隆时期,就名存实亡了,许多雍正的政策,就慢慢废除,巩固了他的统治,却败坏大清江山。
必须强调一点,任何人都需要纳税,哪怕是皇庄也一样,维持转运使司衙门的独立性,建造健康的财政,是维持一个王朝的基本需求。
扯远了,秀才举人制度的提出,虽然有种种缺点,但却极大的收拢了精英阶级,各州县不断传来消息,许多百姓从山谷中迁移而出,主动进行编户齐民。
甚至,有一户传承自隋末的家族,约两千人,轰轰烈烈地从山谷而出,说着正宗的洛阳官话,主动要求编户,从而考取秀才举人,成为乡绅阶级。
可以这样说,李嘉亲自塑造了一个新阶级,将地主阶级凝固一团给分裂,分成两半,要么是读书乡绅,以秀才、举人为代表。
要么是世代相承的乡绅,以无功名的豪族、世家为代表,两者为争夺地方权利,争斗不休,没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是无法真正解决的。
“果然,利益,才是驱使人心的最佳动力!”李嘉想起了宋真宗的这首酱油诗,不由得感叹道,情不自禁地吟唱起来。
一旁的起居郎听到这,连忙嗦嗦嗦的记录下来,皇帝吟诗,这可是名传千古的时刻,尤其是一首与政治时局牵连的诗,重要异常。
“哈哈哈哈,看看这!”李嘉又看了一本奏折,上面是荆南府的内容。
荆南府的官吏们说,秀才试后,中原归附的百姓,一日竟然有百户之多,短短半个月,临近的数县,户口空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