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立国,太祖楚羽兴办书院,以收天下寒士,学子若是德行,才学兼备,则由书院向朝廷举荐,朝廷考察之后,授以官职。
而除去书院之外,朝廷官员若察有德才兼备者,亦可向朝廷举荐。
楚羽之所以如此,是因前朝上至天子,下至公卿大夫,诸地藩王,皆为世袭罔替。以致后期皇帝昏庸,群臣无才无德,诸侯割据,群雄并起欲夺九五之位。
致民不聊生,尸横遍野,百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山川大地哀鸿遍野。
而荐举制,可破世袭罔替之制,让德才兼备之人皆可入朝为官。
然四百年岁月悠悠,此制早已不似立国之初那般,有诸多小人利用察举之机,或以贿赂,或以关系,千方百计得使自己成为被察举之对象,入朝为官。
再则,被察举者因察举人而走上仕途,必对察举者感恩戴德,并为之效命。如此,党派形成。
到如今,所谓荐举早已失去了太祖楚羽原本之意,能被荐举者,大多为世家子弟,名门望族。而诸多寒士则空有一身才学,却是报国无门,却已有了世袭制之状。
韩非之所以楚秋如此头疼,正是因长安书院为天下第一书院,朝中有太多官员因受其荐举而入朝为官。故百姓戏称其为在野宰相,如此,楚秋又岂能不怒。
如今的书院,亦非立国之初那般,能入书院者,十之九为名门望族子弟,至于寒士想要入书院,却是难于上青天。
楚秋虽知晓其中厉害,却也有些无能为力,虽为皇帝,却也并非想杀谁就杀谁,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韩非,不只是朝中众多官员皆曾受其恩惠,且其本身为当世文坛大家,已为天下学子奉若神明。要动韩非,若无恰当理由,朝堂必乱,天下必乱。
而欲变如今之状,必动韩非,故楚秋一直在寻觅良机。而楚天,却阴差阳错的将韩非拽下神坛,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