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吏会使用手中的权力来为自己谋私,所以这其中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来解决,不过许安心中已经有了些许的腹稿。
他没有办法想到所有的问题,但是有办法尽可能的不遗漏问题,然后将其解决。
他让国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必须进入基层工作,先从亭乡历事,而后才能升到郡州之中,就是为了让其能够明白国家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而不至于像之后某些朝代,登入三甲之后,中了进士,便直接进入了翰林院、六部之中,对于地方知之甚少,被那些封疆大吏,地方官员耍的团团转,对于地方的异变丝毫没有察觉,对于国家地方生出的弊病根本没有认知。
面对财政的问题,只知道不断加派,却不能认知到根本的问题。
所谓三甲,便是将录取的进士分为三等。
之后的随着制度成熟,也形成了一套体系。
一等甲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等甲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为翰林院的预备人选,三等甲则委以地方基层官吏或其他职务。
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潜规则——非翰林院者不入内阁。
前车之鉴犹在目中,许安自然不会让他推行的应试制也变成那样。
所以直接反其道而行之,三府六部的主官、副官、内阁的阁臣,皆要有在地方任官的经历起码超过三年,熟悉地方事务,方能任职。
不仅仅是国学院的学生要如此,就是军事院校的军学生一开始也要先从什长做起,熟悉军伍。
当然不是说要让那些军学生也要从什长开始争军功才能升职,他们会先历经什长、队率两职之后,成为屯长,从屯长开始做起。
就是想要走参谋这一条路,也必须要从基层做起。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亲自体验一下行军、劳累的感觉,深入基层,才能明白军卒的战力和体力,所需要承